
2019年8月19日12:00,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中微子和中国的粒子物理学前沿——《中微子振荡之谜》(科学家之梦丛书)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书展现场成功举办。
中微子是一种特殊的基本粒子,涉及当代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等多个领域,是一把揭开地球、恒星以及宇宙起源等奥秘的钥匙。中微子曾被认为和光子一样没有质量,直到20年前,物理学家才利用“中微子振荡”现象揭示出中微子具有微小的质量。这一现象预示着当前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是不完备的,但中微子振荡之谜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在活动现场,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徐东莲博士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岗位教授邢志忠,分别从中微子研究的历史、当前最新进展以及未来有望突破的方向等多个角度,为现场观众生动解读中微子的前世今生。
徐东莲博士以“在南极极点冰川里捕捉宇宙深处的‘幽灵粒子’”为题,讲述了中微子的来龙去脉以及她亲身参与的南极“冰立方”中微子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成果,该成果被《科学》杂志遴选为2018年国际最重大科学突破之一。她通过生动形象的照片和动画,向现场观众展示了冰立方光敏探测元件、冰立方探测器的“土建”过程等,介绍了科学家如何利用它们进行实验研究的,还原了冰立方探测到的中微子特征事件。她总结说:“我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到南极去,把冰层凿开,用另外一种机制仰望星空,看到了另一番天地!”她还指出,从电磁辐射到引力波,再到中微子,我们已处于多信使天文学时代,未来这一领域将大有可为。
我国科学家在中微子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王贻芳教授主持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于2012年发现第三种全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完善了对三类中微子相互转变的理解,该团队因此荣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一项奖金比诺贝尔奖还高的国际科学大奖。邢志忠研究员介绍了大亚湾研究团队在激烈的国际科学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启示,并透露了不少秘辛。
两位优秀的科学家不仅向现场观众生动介绍了中微子的相关科学知识及研究细节,更是从一线科研工作者的视角提出了对科学的理解,表达了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态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科学家的风采。
版权所有:Copyright © PAC (2020).上海交通大学粒子天体物理与宇宙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系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李政道图书馆4楼
联系电话:021-54743772 E-mail:hyzhao@sjtu.edu.cn 邮编:200240 ICP备案编号:沪交ICP备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