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Hep-ex 20180511 我国高功率强子加速器上的粒子物理和宇宙学高强度前沿研究
admin 445 阅读 2020-11-11

报告人:李小源,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

开始日期:2018-05-11

开始时间:2018-05-11 13:30~14:10

活动地点:Meeting Room 410,TDLI(Tsung-Dao Lee Library)

活动介绍
Abstract

高能量,高强度和宇宙学是互为补充的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前沿研究。目 前,高能前沿加速器争取经费支持正经历困难,但高强度前沿的工程却在全 世界遍地开花,对这种加速器的需求从基础科学扩展到应用。特别是以高功 率质子加速器为基础产生的中子束,μ子束和中微子束的物理实验,因其所 具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潜力,正成为国际上正在运行的大科学工程的关注焦点, 下一代的项目乃至未来的可能性也正在规划和探讨中。

我国在2008年正式批准和在2011年开始建造的CSNS已在去年正式出束, 而在2011年和2014年批准的CADS和HIAF工程均已启动,新的建议也正在酝 酿中。高功率强流的强子束流正是这些大科学工程的共同点。特别是CADS 设计的质子数的15-30MW的平均功率和相应的流强在目前居世界首位。这为 我国开展粒子物理和宇宙学高强度前沿研究并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成果创造了 条件。抓住这难得的机遇,适时规划和启动我国高功率强子加速器CSNS, CADS和HIAF等上的粒子物理和宇宙学高强度前沿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将标 志着我国的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

Biography

李小源,1959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六年制本科,1965年7月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1987年4月18日至1989年11月28日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任职期间,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暨州立大学物理系任博士后,1982年6月至1982年10月,1984年6月至1985年12月作为德国洪堡基金会会友在汉堡德国同步加速器实验室理论部及慕尼黑马普物理及天体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还曾在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夏威夷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河滨分校及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地作访问学者,并曾经是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一般成员及特别成员。 

自2006年起,除继续坚持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研究外,还将研究领域扩展到利用超强光学激光和X光自由电子激光开展对量子真空,从未探索过的弱相互作用的极轻粒子和非微扰的强场QED物理的研究;探索开发Gamma射线相干光源的可能途径以促进光核科学的革命性变化;以及在国内超导直线质子强流加速器上开展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负责分部
粒子与核物理

版权所有:Copyright © PAC (2020).上海交通大学粒子天体物理与宇宙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系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李政道图书馆4楼

联系电话:021-54743772 E-mail:hyzhao@sjtu.edu.cn 邮编:200240 ICP备案编号:沪交ICP备20200311